5月21日上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深海泥質粉砂天然氣水合物礦體安全高效開采機理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暨技術方案審查會在成都舉行。這是我校牽頭承擔的第二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該項目執行期為兩年,獲批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797萬元、配套資金300萬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周守為、多吉、郭旭升以及來自10家聯合單位的代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責任專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教授、清華大學饒德生教授、西南石油大學校長趙金洲、副校長巫曉兵共計64人以現場與視頻的方式參會。會議由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院院長魏納教授和科研處處長楊兆中教授主持。

現場合影
該項目以趙金洲教授為項目負責人,由我校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華東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七五〇試驗場、中國五礦集團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申報。
作為牽頭單位再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標志著我校科研工作具備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顯示出學校科技創新的巨大發展潛力,是我校科研工作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取得的重要標志性成果。

項目負責人趙金洲教授做項目技術方案的整體匯報
2019年9月,項目以固態流化降壓法一體化開發模式探索為基礎,按照“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指南要求申報,于11月答辯并通過,2020年3月批復立項。項目下設5項課題,我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2項課題,合作單位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3家單位各牽頭承擔1項課題。
項目針對淺表層、中深層水合物與下覆游離氣層具有縱向耦合共生關系特點,以實現泥質粉砂天然氣水合物礦體安全高效開采為目標導向,以期通過攻關創立固態流化-降壓法一體化開采模式并形成相應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為實現淺表層、中深層水合物與下覆游離氣一體化開發提供重大支撐。項目研究著力解決“深海成巖、非成巖水合物儲層描述、分類及礦體開發特征評價方法”“水合物和下覆氣一體化開發機理和淺表層、中深層礦體高效開采新方法”“降壓法、固態流化-降壓法一體化開采模式下礦體破碎、蠕變、相變動態規律及特征描述”“不同開采模式下的水合物非平衡相變復雜介質多相流動規律”4大關鍵科學問題。
按照會議議程要求,趙金洲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做了項目技術方案的整體匯報,5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做了技術方案匯報,項目責任專家、特邀專家進行了質詢并提出建議。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針對國家安全、自主創新能力、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公益等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開展研究,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李海濤 白睿玲)
